2025年6月26日 • 作者:DataPipeline
一、项目背景与目标
近年来,随着金融行业全面迈入数字化运营新阶段,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成为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。作为区域性银行的佼佼者,该行始终走在金融科技创新前沿,尤其在零售业务领域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,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服务体系。
在一体化自动营销战略的推进过程中,该行希望构建一个覆盖线上线下、统一管理、实时响应的全渠道数据体系,以支撑精准触达与高效运营。面对业务快速发展和客户触点日益丰富的挑战,该行由共享中心牵头启动数据平台能力建设,全面提升数据采集、同步和访问的实时性与可靠性,为智能营销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,进一步推动客户体验优化与业务模式创新。
但在项目落地过程中,也面临着多方面挑战:
· 网络隔离限制数据流通:该行内部存在多套网络环境,且各环境之间存在严格的网络隔离,给跨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带来显著难度。
· 安全合规标准严苛:银行对系统安全性和数据保密性有极高要求,项目需严格遵守行内监管制度和信息安全规范,确保数据在采集、传输、存储过程中的全流程安全。
· 同城灾备建设要求同步落地:为保障系统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,项目需同步建设同城灾备环境,实现数据平台的容灾切换与数据冗余保护。
· 运维可视性和可追溯性不足:实时数据任务涉及链路多、节点复杂,一旦出现异常,数据溯源困难,且缺乏统一的监控和告警机制,对后续运维带来较大挑战。
二、为什么选择DataPipeline
在项目初期,该行对多家厂商方案进行了深入评估,围绕产品的稳定性、成熟度、可运维性等核心指标进行比选。最终,该行选择了DataPipeline实时数据融合平台,核心原因在于:
· 架构稳定,具备高可用能力:平台历经多行业验证,支持多种灾备部署架构,能有效保障数据链路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
· 易用性强,上线效率高:具备图形化配置、模块化组件设计,部署与使用门槛低,能够快速融入客户现有体系,显著降低实施和运维负担。
· 专业且响应及时:在项目调研与试点过程中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,也获得该行高度认可。
DataPipeline不仅高度契合该行对于“实时、可靠、易管”的平台诉求,也为后续持续演进打下了良好基础,成为支撑智能营销平台的重要底座。
三、实施方案
DataPipeline实时数据融合平台适配了多种数据库管理技术,成功整合了核心业务系统、银联银商系统、客户信息管理系统、数字移动应用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数据,实现了跨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同步。平台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,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,为一体化自动营销提供了坚实的实时数据支撑,助力客户精准营销和服务能力的提升。
实时数据融合平台架构
▶ 跨环境数据贯通:支持多类型数据节点,灵活适配多套网络环境,通过链路隔离与策略配置,实现隔离环境间的数据安全流转。
▶ 满足安全合规要求:具备访问控制、加密传输、操作审计等完整安全机制,符合银行级信息安全与监管要求。
▶ 支撑灾备部署:采用分布式高可用架构,支持主备切换与容灾部署,满足银行同城灾备规范,保障业务连续性。
▶ 运维可视高效:提供四级监控体系与全链路追溯能力,支持自动告警与日志分析,提升数据任务的可观测性与运维效率。
四、实施成果
目前,平台已稳定运行超过15个月,覆盖该行多套网络环境,成功支撑零售、客户管理、支付等在内的12个核心业务场景。通过分布式高可用架构部署,系统实现同城灾备能力,RPO=0、RTO<30分钟,关键链路数据延迟稳定控制在秒级以内。整个平台运行平稳、任务执行稳定,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,充分满足了银行对实时性、可靠性和合规性的技术要求,为后续业务拓展与能力延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该行对此给予了高度认可:“2023年,我行引入 DataPipeline 实时数据融合平台,有效解决了实时数据采集与异构数据库同步难题,成功补齐了我行大数据实时计算链路的最后一块拼图。”
▶ 驱动业务敏捷响应
DataPipeline 实现了多系统数据的实时融合,为零售、客户管理、营销等场景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,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。业务团队能够基于实时数据快速洞察客户需求,精准决策,加快产品创新节奏,推动数字化运营转型。
▶ 强化技术支撑能力
平台的高可用架构与低代码配置方式,降低了 IT 团队的数据建设和运维难度,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系统稳定性。技术人员可将更多精力投入能力建设与服务扩展,进一步增强数据团队的支撑广度与深度。